父亲彭湃牺牲的那一年,彭士禄4岁。失去双亲的他,为了躲避国民党“斩草除根”,被辗转到20多户百姓家寄养。那段时间,彭士禄“见到年纪大的就喊爸爸妈妈,年纪小的就喊哥哥姐姐”。年幼的他先后被押入潮安县监狱、汕头石炮台监狱、广州感化院,囚至1935年。释放后,彭士禄回到潮安,翌年再度被捕,后被营救出狱,跟随祖母颠沛于香港和澳门。直至1940年,彭士禄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。周恩来一见他便禁不住激动说道:“终于把你找到了,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!”“要继承你爸爸的遗志,好好学习,努力工作。”一天,彭士禄被正在苏联访问的陈赓大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。陈赓说,美国和苏联都已搞出了原子弹、氢弹,美国还有了核潜艇。我们国家要不受别人欺负,也要有这些东西。“中央已决定,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,你愿意改行吗?”“只要祖国需要,我当然愿意。”从此,彭士禄与核动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,周总理随即宣布核潜艇重新上马。但反应堆是直接建在潜艇上,还是先在陆上做模式堆,试验成功了再装备潜艇呢?持两种观点的人产生了激烈争论。彭士禄主张陆上模式堆与艇上堆同时并进,这种交叉并进的做法可节约大量时间。而另一种意见认为直接将反应堆装在艇上,一步到位。对此,彭士禄据理力争:“中国亘古至今没建过核潜艇,核潜艇是何物?只有在国外发表的照片和公开出售的玩具上见到。如果没有一个模式堆做实验摸索,进行科学论证,心里没底,那是纸上谈兵。陆上模式堆不是仿真机,不是计算机模拟,而是真枪实弹,是完完全全的原子反应堆!”是多快好省,还是安全为重?周恩来和聂荣臻最后表了态:为了核动力潜艇一次建造试验成功,必须建陆上模式堆!这个钱不会白花,是合算的。
20世纪70年代初期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研制在摸索中前行,很多问题存在争论。但那时,彭士禄敢拿主意,因此大家都管他叫“彭大胆”“彭拍板”!对此,彭士禄总是哈哈大笑:“我胆子是大,敢做决定,但我是有根据的。”他的“根据”就是数据,而且坚信一手数据。当时曾有人善意提醒他拍的太多了,当心拍错了。他笑着说:“关键时候不拍板怎么行,拍错了我负责,要砍头砍我,要坐牢我去,陆上模式堆搞出来可以给我提一万条意见。” “我们没有必要什么都把持在自己手里,没必要认为自己都是正确的,要学会放手让年轻人去干。老同志要为年轻人让路、让舞台,大胆地让年轻人去创新,错了也不要责难和批评,要引导和鼓励,并勇于承担责任。”建设陆上模式堆实验室时,大家都很年轻,没有经验,也缺乏相应知识。当时彭士禄鼓励他们不要怕,边学边干,相信他们一定能把实验室建好。反应堆热工实验室方案设计完成后要进行审查,彭士禄说:“给你们提三个问题,回答出来你们就往下干,答不出来回去继续完善。”听完回答后,他说:“还可以,小伙子们大胆干吧,干出成绩是你们的,出了问题是我的。”